新闻中心

每周银行机构合规动态九则贝搏体育

2023-03-1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贝搏体育:国务院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2月反洗钱处罚信息、金融审判的根本性任务、建议制定《资产管理业务暂行条例》、我国金融风险处置过程中的三方面问题、贝搏体育上海银保监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硅谷银行破产倒闭、债券单独清偿的抽屉协议可能无效。

  从一行三会(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到一行两会(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再到今天(2023年)的一行一总局一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内的金融监管体系一直在演化。每次的分分合合都旨在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此次改革包括: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建立以中央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中国证监会从事业单位改为国务院直属行政机构、改革央行分支机构、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金融监管部门人员全部转为公务员并执行公务员待遇标准等。

  有评论认为,此次金融监管改革调整程度之深,超出预期,折射出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整个金融系统自成一体,内部体系则是高度复杂化。通过改革金融监管,进一步处理金融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真正发挥金融支撑实体、助力国家发展的作用,已迫在眉睫。

  除了提出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工作要求之外,《通知》还通报一则涉及20亿银行信贷业务的不法贷款中介案例。该案例涉及银行信贷业务超过20亿元。具体表现形式如下:一是提供经营贷资质包装。二是提供受托支付通道。三是提供短期垫资服务。四是团伙成员申请贷款等形成资金池。

  《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排查银行业金融机构基层工作人员是否存在私下勾结贷款中介、向客户推荐贷款中介、放松对贷款中介推荐客户的审贷标准和贷后管理标准等问题。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贷款中介黑名单制度,对诱导、帮助借款人违规申请贷款的中介,纳入合作黑名单。

  严禁主动向贷款中介机构让渡“金融服务”,避免出现贷款中介机构掌控市场主动权、合作业务推高融资成本、风险跨行业传导加剧等问题。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贷款质效,避免唯指标论和粗放式发展。

  罚单数量:2023年2月共有48张罚单,其中17张单位罚单,31张个人罚单;(按照处罚决定文书的数量统计)

  处罚金额:单位罚款总金额约1082.9万元,个人罚款总金额约51.75万元,合计约1134万元;

  大额罚单:2023年2月,对单位和个人合计罚款超过100万的大额罚单有3笔,涉及到12张罚单,包括3张单位罚单和9张个人罚单。其中金额最大的一笔由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开出,被处罚单位为PA银行沈阳分行,处罚原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对该单位处以人民币191万元罚款,并对4名责任人处以人民币4.7万元罚款。

  四:最高法院民二庭庭长林文学表示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助力金融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审判的根本性任务

  2022年,全国法院审结各类一审金融民商事案件共计280万余件,结案数较十年前增长了3.5倍。金融民商事案件持续高速增长,金融行业潜在风险已开始从交易违约、平台“爆雷”向司法审判集聚。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差距,股权违规代持、内部治理失效、关联交易引发流动性问题逐渐暴露。涉众型金融犯罪多发并可能跨市场跨区域传染,金融领域刑民交叉法律问题突出。

  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方面,人民法院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审判的根本性任务。坚持从严惩处方针,保持惩治金融犯罪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加大财产刑执行力度,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强化打击非法集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贝搏体育依法提高金融市场违法违规成本。稳妥办理涉金融机构破产案件,协调好诉讼、调解、破产重整、和解、清算等多种司法救济手段的关系。严防利用破产程序“逃废债”,最大限度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在风险处置中发现违纪违法线索的要及时移送,切实防止“肥了个人,贝搏体育害了国家”。

  在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利方面,人民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倾斜保护金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理念,正确处理好金融市场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的关系,在确定金融机构适当性管理义务、禁止欺诈销售、强制搭售、金融风险处置等方面,对金融消费者依法予以优先保护。运用民法典关于格式条款解释规则、提示说明义务的规定,合理认定复杂的金融交易关系中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义务;运用民法典中的关于欺诈、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民事行为可撤销的规定,否定不公平、有违消费者真实意思的合同效力。特别注意民法典第151条关于当事人一方“缺乏判断能力”这一表述在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的制度价值,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最高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 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司法助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我们依法保护融资租赁、保理、所有权保留、保兑仓等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融资模式。对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农业经济、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以及设立与农村经济、中小微企业财产特点相适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生物资产、库存货物、知识产权等动产、权利质押,持更加宽容、开放的司法态度,依法认定其合同效力、物权效力。为解决融资贵的问题,我们采取措施大幅降低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有效降低民间融资成本,并为民间借贷市场发展预留空间。完善司法政策,依法否定金融机构变相高息条款的法律效力,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否定金融机构巧立名目变相提高融资利息的相关合同条款的效力,依法否定民间职业放贷、高利转贷行为的效力。

  目前资管行业监管缺乏基础性法律制度,功能监管原则落实不够充分,业务规则未能完全统一。建议在行政法规层面制定《资产管理业务暂行条例》,进一步明确资产管理业务的基本原则和监管框架。在《资产管理业务暂行条例》可涉及的内容方面,提出三大建议:一是构建行业监管框架;二是明确行业监管规则;三是扩大规制业务范围。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实施五年来,在统一监管标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资管行业无序发展乱象得到整治,存量金融风险明显收敛。不过,目前,资管行业缺乏基础性法律制度,建议全面总结《资管新规》实施五年来的实践经验,在行政法规层面制定《资产管理业务暂行条例》,进一步明确资产管理业务的基本原则和监管框架,夯实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制基础。

  六: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表示我国金融风险处置过程中仍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是相关司法协同存在短板。王俊寿指出,我国没有专门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企业破产法》《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仅规定了普通企业破产程序,《商业银行法》《存款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对于金融机构接管和退出的规定,亦缺乏系统性安排。

  同时,司法程序与风险化解之间的衔接存在不少难点。例如:对风险机构股东非法占款和逃废债等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力度有限;联动协同打击金融黑产的机制不够完善;对于责令转让股权等金融监管措施能否申请强制执行,司法实践存在不同认识;金融风险处置涉众维稳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等。

  二是相关财政、贝搏体育货币政策有待优化。金融风险处置的原则应当是市场化、法治化,首先强调自救。机构经营失败成本应先由其股东承担,在穷尽自救和市场化手段后,构成重大金融风险的,由人民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以及财政部门按规定职责进行救助。

  “不过,在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门履行救助职能时,如何最大限度保证公共资金安全,避免风险处置过程中机构和个人形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王俊寿表示,另外,存款保险基金在风险处置中的运用方式也存在一定局限。

  三是相关税收政策亟需完善。目前,税收政策对于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的针对性还不够强,除涉农和涉中小企业贷款损失之外,金融机构大量不良资产的处置损失不能进行所得税税前扣除,一定程度增加了处置成本,对金融机构提高自身抵御风险能力也造成一定影响。

  七:上海银保监局颁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优化上海营商环境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并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通知》提出“三稳四建六提升”十三条举措,以更大力度的金融创新进一步提升上海营商环境国际影响力,支持上海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守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做好“三稳”工作。普惠贷款增量扩面,助力稳增长,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力争2023年末上海普惠贷款余额突破1.1万亿元;“无缝续贷”坚持应续尽续,确保稳预期,力争年内投放“无缝续贷”突破1.2万亿元,为企业节约成本100亿元以上;构建“纾困融资”长效机制,支持稳就业,延续上海“纾困融资”工作机制至2023年底,拓宽纾困融资行业领域,力争年末“纾困融资”累计投放突破6000亿元,支持700万人稳就业。

  二是创新服务国家战略落地,建设“四个示范区”。做实专业专营,建设科技金融示范区,培育一批科技金融事业部、科技(特色)支行和专业团队,重点支持“浦江之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科技小巨人等名录企业,力争2023年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8500亿元。创新产品评估,建设知识产权融资示范区,鼓励银行机构研发以知识产权评估为核心的评价工具,力争2023年知识产权余额突破100亿元,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完善绿色金融机制,建设绿色金融示范区,鼓励绿色金融专业化经营,培育绿色(特色)支行,打造绿色金融队伍,推进碳交易投融资产品创新,力争2023年绿色融资余额突破1.2万亿元。聚焦总部经济和产业链优势,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长三角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力争2023年供应链金融余额突破4500亿元。

  三是推进金融普惠性和数字化,实现“六提升”。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化险功能,提升市场主体幸福感,结合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及社会要求,支持为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提供专属产品和服务。扩大“沪惠保”覆盖面。精准减费让利降本,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落实应降尽降、应免尽免,完善政策性转贷款机制,推进“融资畅通”工程。大力推进数字金融服务,提升市场主体体验感,推动首贷续贷数字平台建设,丰富“上海保险码”线上平台应用场景。建设政银企合作新模式,提升市场主体满意感,发挥银行保险机构在资金、技术、渠道、人员等方面的优势,推进高频事项在银行办理。改进破产重整金融服务,提升市场主体安全感,积极修复破产重整企业的融资信用,鼓励为具有营运价值的破产企业提供必要的纾困融资。探索包容审慎监管,贝搏体育提升金融机构责任感,探索建立“轻微违法依法不予处罚”机制,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3月10日,成立40年美国排名第16名的硅谷银行宣布破产,被美国储蓄保险公司关闭并接管。

  硅谷银行1983年成立于美国,是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子公司,资产达到2000亿美元,主要是为风险资本以及创业企业提供贷款。硅谷银行主要服务于科技型企业,成功帮助过Facebook、twitter等明星企业。

  3月9日晚上硅谷银行突然宣布,因为出售投资组合中的部分证券将导致18亿美元的亏损,决定寻求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募资22.5亿美元。硅谷银行也给大家统计了下,说自己有1,800亿美金的流动性,暂时还不用担心会破产倒闭。不过这种自救举措,被华尔街视为是恐慌性的资产抛售和对股权的稀释。非但没有帮助硅谷银行获得一线生机,反而令硅谷银行走向不归路。

  历史的相似之处是,按照惯例,硅谷银行在每年3的第二个星期五发放年终奖。虽然今年跟宣布破产的日子重合了,大量客户排队取钱吃了“闭门羹”,海量初创企业的工资、房租统统取不出来,但是硅谷银行的员工仍然如期收到了年终奖。CNBC称,尽管这笔奖金的数额到底是多少还不清楚,但来自美国招聘信息网站信息显示,该银行一年发给员工和高管的奖金范畴大概在1万多美元到10多万美元。其中初级的助理岗为1.27万美元一年(约为8.29万人民币),常务经理则在14万美元一年(约为96.7万人民币)。

  另据央视财经援引美国《财富》网站11日报道,就在美国硅谷银行10日宣布破产的11天前,其首席执行官格雷格·贝克尔(Greg Becker)根据一项交易计划出售了价值3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468万元)的母公司SVB金融集团的股票。

  总的来讲,风险偏好激进,期限错配高,高流动性资产占比低,资金来源不够分散,资产投放也较为集中,单一行业内的经济周期共振强度大,同时对利率风险(美联储加息)应急预案准备不足,监管失职,高管贪心不足……以上这些问题,单个看都不算致命,但是叠加一起应急预案准备不足,又赶上美联储加息,最后就出大问题了。

  2023年3月伊始, 上海金融法院发布了《债券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报告》中认为,发行人出于避免债券持有人行使回售权等目的,与个别投资者私下签订清偿协议,或额外提供增信措施的,该类“抽屉协议”可能因违反市场交易风险共担原则、损害其他债券持有人利益、破坏债券交易秩序等,存在被认定为无效的风险。

  纵观之前的案例,由于单独清偿的抽屉协议并没有明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院一般还是会认可其合同效力。那为什么突然法院的观点变了呢?

  说情理之中,因为近些年的金融审判司法实践中,法院从对于因“违反地方性法规或者行政规章将导致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认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极度谨慎态度, 已逐渐转变为“违反金融规章在涉及金融安全、市场秩序、国家宏观政策等公序良俗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2019年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31条)。再到今年刘贵祥官在金融审判工作会议中的讲话中再次强调:金融规章一般不能作为认定金融合同无效的直接依据,但可以作为判断是否违背公序良俗的重要依据或裁判理由。上述转变无不透露出法院通过对于合同效力的认定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决心。

搜索